“时光流转,情怀不变,文化不衰。”五年来,安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,文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,非遗传承与保护风生水起,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……全市文化建设日新月异,黔中大地处处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气息,处处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。

  公共文化推进有力

  近年来,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。为此,我市积极出台各项政策,推动文化事业发展,文化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。

 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,我市加强经费保障,逐步建立健全同公共财力相匹配、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。同时,加快乡镇、村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,制定全市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,全市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(站)、公共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实现免费开放,将全民阅读活动、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相结合,进一步擦亮“书香安顺”文化品牌,基本构建全民阅读组织体系架构。

  此外,提升打造易地扶贫搬迁文化服务示范点,延伸文化惠民服务,深入开展基层“教学帮带”,有效推进县、乡文化队伍建设,推进乡村舞蹈队、歌咏队、花灯队、地戏队等蓬勃发展。目前,全市共有各类文艺表演队伍千余支,年均开展300余场次文化志愿服务活动,服务市民、群众20余万人次。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万余场次,服务群众150余万人次。

  如今,走进安顺的各乡、镇、社区,文化活动中心,设备配置齐全,实现了活动有场地,演出有舞台,阅读有空间。

  文化惠民百花齐放

  2008年屯堡“抬汪公”在中国第七届民间艺术节获“山花奖”金奖;

  2009年亚鲁王研究专家杨正江获“山花奖”;

  2018年贵州省文艺奖评选,安顺书法家张洪荣作品《苏轼文选抄》获一等奖、安顺音乐家丁杰作品《喊一声老黄》获一等奖、安顺电视艺术家协会作品《大搬迁》获一等奖、安顺杂剧《沙场雄兵》获一等奖,创全省九个地州市第一佳绩;

  ……

  近年来,我市坚持精品创作和文化传承同步推进,文艺创作好戏连台。编排了安顺歌舞史诗《红色记忆·王若飞》、民族歌舞剧《弄染之光》《虹湖之夜》《新丑小鸭》等精品舞台作品,编创美术、文学等文艺精品千余件;大型花灯歌舞《玩灯唐二》,歌舞剧《安顺屯堡人》《亚鲁王》等一批地方特色精品剧目讲好安顺故事,并以创新手段进行文化对外传播,先后荣获国家、省级各类文艺奖20余项;《大明屯堡》实景剧成功上演,成为安顺“文化+旅游”的最大亮点;黄果树、龙宫景区利用山水旅游品牌影响力,对人文旅游资源进行艺术化发掘,有效提升了旅游人文内涵。

  立足以人为本,文化服务就会有新拓展。我市壮大文艺志愿服务队伍,形成民乐团、舞蹈团、合唱团等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15个,为群众提供免费文艺专业知识传授服务和文化艺术表演服务。

  文化产业 共盈共享

  文化是软实力,如何将“软件”变“硬”,让文化的阳光温暖大众,我市首先理清“文脉”,明确发展目标。

  我市坚持把文化的提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,重点提炼、培育屯堡文化、民族文化、三线文化、红色文化及其他民俗文化,促进多种文化共生繁荣,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,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,全面整合部门职能,在资源普查、重点文物保护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、爱国主义教育、重要文化基础设施开发、大型文艺演出等工作中,巩固提升文化品牌意识,推动黔中文化成为靓丽名片。

  突出“文眼”,丰富文化产品体验。强化夜间文化旅游体验,开发夜游黄果树产品,声光电多形态展示布依铜鼓等民族特色。强化核心景区文化植入,龙宫景区着力做好“龙”文化文章,持续推广“梦幻龙宫·自在田园”核心主题文化。充分挖掘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科普、研学旅游价值,让古生物化石资源“活”起来。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,先后推出“若飞传承、弄染结盟、抗战情缘”“当年明月·寻访屯堡”“回访地球三亿年”等文旅融合线路30余条。

  明晰“文义”,逐步提升城市品位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,在发展中融入安顺传统文化元素符号,打造了历史文化街区、一个人的安顺城等现代城市文化地标,彰显黔商文化、市井建筑、民风民俗等特色。

  独树“文风”,乡村文化提质增效。挖掘村庄人文特色内涵,突出农耕文化、民族特色文化元素,着力打造“一村一特、一村一品、一村一韵、一村一景”,加大古村落、古民居、古祠堂、纪念性建筑和民族村寨的修缮、保护和开发力度。盘活农房、农田、农产品等资源,大力推进特色、精品民宿发展。依托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群和独特的藤甲兵文化,打造阿歪寨村,开发建设古村落民宿,让村民吃上“文化饭”。

  拓展“文思”,全力提升文化市场知名度。深入研究文化遗产品牌特色和市场价值,加强民族手工艺品转化为文化商品。深入探索“非遗+体验”模式,将蜡染与刺绣运用到服饰、家纺及工艺品中,制作香包、手提包、杯垫、电脑包、挎包等实用性创新用品。

  抒怀“文采”,对外交流形式多样。将屯堡银饰、屯堡绣花鞋、苗族刺绣、芦笙、安顺傩雕等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、非遗技艺现场宣传营销,增强现场互动性和体验感。充分利用现有的节会、赛事资源,积极举办中国攀岩联赛、“六月六”“四月八”等特色节庆赛事活动,不断加强文化资源对外推介,进一步提升安顺文化品牌影响力、美誉度,让文化产业共盈共享。

  岁月如梭,时节如流,“十三五”的答卷已交,“十四五”的脚步已启。我市正以只争朝夕的决心推进文化育民、文化励民、文化惠民、文化富民工程,深度挖掘安顺山水风光、地方风物、人文风韵、民族风情,实施“文化+”战略举措,全力打造安顺文化高地。



免责声明: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、用户投稿,如有侵权请邮至admin#txgz.cc举报!